真诚助力客户

实现项目高效落地 创建高密度养殖系统

海洋馆海豚喂养与训练

2020.02.14 3820 广东雅瑞海洋



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也称宽吻海豚、尖嘴海豚,隶属于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分布于温带至热带沿岸,近海及大洋水域,通常不超过南北纬45度。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为人工饲养最常见种类,其适应力强且易训练。

  本文就渔民误捕、需救助救护的两只雄性瓶鼻海豚圈养过程中的管理、疾病防控等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一、海豚来源

  两只雄性瓶鼻海豚来自渔民误捕,体重在100~150kg,体长在180~220cm,背鳍、胸鳍和尾鳍有明显的外伤。在伤口处用碘伏消毒,经卫生棉擦干后喷洒云南白药粉再涂抹红霉素软膏。未做血常规检查及内脏器官体检。

  运输主要有船运和车运两种形式。用专用铁框担架将海豚移到担任运输任务的车(船)上,车(船)应有遮阳设备。海豚体表可预先涂抹一层凡士林(或沙拉油),防止海豚皮肤干裂,再用湿旧被单(或大浴巾)覆盖在其体表,但不要遮住头部呼吸孔。必要时可注射适量的镇静剂,以减少应激反应。运送途中必须要有专人陪伴,保持动物体表湿润和低温。事前选好一条无障碍的运输路线,运输时间控制在5小时以内。放入池中时,应保持头上尾下,使呼吸孔在水面以上。

  二、圈养管理

  (一)救护饲养池
  救护饲养池位于火烧屿濒危物种保护中心的海豚救护繁育基地,有救护馆和繁育馆,里面设施齐全。馆内各有一口圆形锅底大池,水深为4米,面积为177平方米。馆外还有3.5万平方米,水深3~5米泥沙底质的鲸豚湖。
  若是新馆池子,应将救护馆内的池子进行海水浸泡2~3次,每次池子经浸泡一周左右,排干后暴晒,再排入经过滤处理的海水进行浸泡,同时结合药物消毒,排干后注入新的海水,两天后方可放入海豚。

  (二)暂养管理
  误捕的海豚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在不清楚是否具有杀伤力之前需进行分池暂养处理,暂养在救护馆内的隔离池,补食恢复体能、诱导开口进食,每日投喂新鲜的、骨刺少的小野杂鱼。在饲料鱼中添加抗生素、维生素等药品,每天的喂食量应小于海豚重量3%,分早、中、晚数次喂养,少量多餐。
  暂养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海豚的生活状况,游泳活动是否正常,游动速度是否平稳,呼吸是否流畅,是否厌食、伏(沉)底(不喜欢运动,静伏池底)等异常情况。吃食时间掌握在30分钟内吃完。
  暂养周期为30~50天。期间有条件的应配合血液抽检(血检生化指标)、胃液抽检(镜检寄生虫)、呼吸是否均衡以及内脏器官体检等工作。
  暂养期间要求管理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1.诱食期间,可用蓝圆鲹(俗称巴浪鱼)做成鱼糜,同时添加抗菌消炎药进行灌喂,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力。
  2.饲养、训练人员及早察觉动物行为异常非常重要,在动物尚未进入病理阶段之前加强对饲养环境的管理,可有效减轻应激对动物的影响。
  3.行为学观察:与动物接触的人员要学会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如每天要记录呼吸频率;鼻孔围的黏液性质,皮肤的光泽度;眼睛的状况;口腔黏膜和黏液的性质。
  4.饲养、训练人员和兽医与动物接触前手脚要消毒,饵料鱼的准备要按标准规范执行。
  5.动物如有健康问题,如有明显的行为症状应及时检查和治疗,保持环境安静。

  (三)圈养管理
  经隔离暂养后的海豚,可移入大池圈养。
  1.水质管理
养殖池水质要求较高,从海区沉水井抽取的海水,经过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后进入养殖池,盐度要求28~35;pH7.8~ 8.5;大肠菌群少于300MP;水温控制在18~27℃;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浓度小于0.1mg/L;无机氮浓度小于0.3mg/L。
  提倡每月大潮期间排换水,此期间水质较好,盐度也符合要求。平常可通过循环自滤系统进行水质交换。饲养人员在日常驯养期间,发现池内杂物及粪便,应及时捞出清除。
  2.饲料与投喂
  海豚主食鱼类,通过对海豚的每一批饵料鱼体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粗蛋白、 粗脂肪、灰分、水分和总细菌数),进而比对海豚的食性、日食量及食前反应、食后反应等方面的反应,经分析了解海豚的季节性饮食喜好规律,即海豚在冬天喜欢采食鲐鱼等高能量型鱼类,在夏天喜欢采食带鱼等低能量型鱼类,逐步建立了海豚的饵料投喂、营养补充物质的适量添加及定期进行驱虫、接种疫苗和体格检查等科学饲养管理方法体系。在厦门,海豚主要以鲱科、鳀科、鲻科、石首鱼科的鱼类为主,由于蓝圆鲹(即巴浪鱼)来源广泛,营养价值高,所以作为喂养海豚的首选饵料鱼。
  春秋季一般每天投喂3~4次,夏冬季一般每天投喂2~3次。每次饵料投喂量不超过海豚体重的1%;每天饵料投喂量不超过海豚体重的6%。季节转换期间,可在饵料鱼中添加抗生素,以提高海豚的抗病能力。
  3.疾病的防控
  海豚属哺乳类动物,身体染病与人类相似,一旦生病后,由于生活环境限制,用药、治疗难度很大,比人类更难治愈。因此,疾病的防控更显重要。
  日常疾病防控除加强海豚自身的免疫能力外,饵料的新鲜度、外界的水温调控、盐度是否适中、水中有害病菌(大肠杆菌等)的控制等不可或缺。因此,及时调整改善海豚生活环境、定期进行驱虫、接种疫苗和体格检查等举措必不可少。
  海豚肺炎、肠道疾病、眼疾、外伤等疾病是海豚圈养过程中较常出现的疾病。所以,红霉素软膏、碘伏、云南白药粉、维生素、肠道消炎药等为必备药品。一旦海豚患病,应及时联系医院会同鲸豚专家会诊,除进行体温、呼吸频率等多指标测试,通常还通过抽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必要时还得做胃镜、B超等检查,以利专家会诊判断病情,及时开具药方进行治疗。
  基于鲸豚患病可能造成人兽交叉感染,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确保救护小组及驯养人员的安全,应视为第一要素。
  4.日常管理
  主要除养殖池中水质的监控、海豚活动情况记录、馆内设施的正常维护、海豚的日常训练外,定期体重、体长等生物学测定及种类鉴别也是必需的。
  海豚是一类智力发达、非常聪明的动物,通过平常喂养海豚来培养人与海豚之间的关系,同时训练其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驯养员互动,以利今后对海豚抽血、体检等工作的开展。
  驯养员应注意防范海豚吞噬异物,如塑料袋、废弃物等严禁入池,若发现池壁有脱落的应及时捞出,避免海豚吞食,造成伤害。

  (四)放归前的野化训练

  经救助成功后的海豚,符合放归条件的,在放归大海前,还要经过半年以上的野化训练前。厦门在五缘湾海域的海豚救护基地设置三口大网箱,大网箱一口规格为29×29米,小网箱两口规格为10×10米,网箱深度因潮汐变化,在3.8~8米之间。
  将馆内海豚移入网箱后,对海豚进行日常管理的前两个月应特别注意其活动情况。每天的饵料供应量控制海豚体重6%内,接下来可逐步减少冰鲜的死鱼供给,适当添加少量活鱼放入网箱,先训练海豚自己捕食后,再进行人工喂养,循序渐进,让海豚慢慢适应自然环境,为今后海豚的放流做准备。

  三、小结

  1.由于海豚自身健康原因和外来因素原因等不同的情况,所以在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前,不宜贸然采取行动,驯养员应防范海豚的应激反应,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存在健康问题的鲸豚,一般都具有各种疾病,有的可造成人兽交叉感染,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因此,为了保护公众的安全和利益,应由专业人员来负责处理工作,一般人员要尽量避免接触海豚,特别是死亡后的海豚。
  2.日常巡查尤为重要,特别是水质观察检测、海豚活动体征的变化、吃食情况的改变等均可作为是否患病的初步表象综合分析,进一步对所患疾病进行确诊。
  3.驯养员应有目的地和海豚互动,培养海豚的信任感,并指导海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避免一旦海豚发生病害,不配合治疗,或应激反应过度,伤及无辜。
  4.对于患病的海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保证海豚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降低人为过多的干扰,特别要禁止闪光灯的使用,避免惊吓减少应激反应,加快康复进度;二是要继续补水补食,加快海豚体能的恢复,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三是驯养师要诱导海豚开口进食并逐步增加饵料重量直至每日的进食量达到体重十分之一,才属正常;四是要做好较长时期的救护观察准备,国内外鲸豚搁浅救助成功的比例不高,治疗观测及鉴定检测的各种指标数据应妥为保留,为今后开展科研攻关提供支撑。